1.中国最初的LPR参考的是基准贷款利率,该利率并不是高度的市场化,无法及时体现市场利率的改变。改革后,市场化和灵活性的特点将更加明显,各报价银行将在公开市场,操作利率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报价。在其中,公开市场业务利率主要指中期贷款便利利率,中期贷款便利期主要是一年,增加幅度主要取决于各银行的资金成本、市场供求、无风险利率等多种因素,反映了银行平均边际资本成本。
2.根据改革创新和优化LPR调控机制,我们可以通过规模化的改进方式以促进贷款实际利率的下降。一方面,早期整体化利息率大幅度下降,LPR生成机制健全完善后,市场利率的下降将会得到更多反映。
3.这个LPR利率关键在于一个市场中的供求矛盾过程,并不意味着利率一定会下降。反过来,有了社会化产品的定价,这个利率可能下调,可能会上涨。